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经济方向介绍(2)| 张俊杰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

昆山杜克环境 昆山杜克环境
2024-09-04

点击蓝字关注昆山杜克环境


环境经济


环境经济学利用理论与实证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环境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环境政策的最优制定,尤其是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寻找环境治理的最优路径,研究问题包括环境价值量化、环境污染损失评估、环境政策工具选择等。



教授介绍


张俊杰博士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主任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经济学副教授


张俊杰是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环境政策硕士项目主任,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副教授。同时他也担任经济学国际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共同主编、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编委、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sts编委、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尼古拉斯环境政策研究所顾问委员、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2008-2016期间,他历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并兼任美国亚洲协会资深顾问、亚洲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会监事等社会职务。张俊杰于2001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环境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从清华大学获得环境工程第二学士学位,2003年从清华大学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2008年从美国杜克大学获得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张俊杰教授专攻环境经济学,擅长将经济学与环境科学方法相结合,研究空气污染、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等政策的实证问题。他的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能源基金会、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资助。

污染暴露与防护

城市空气污染是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会通过采取防护措施来降低自身的污染暴露水平。这种有意识的污染规避行为反映了个体对污染防护成本和健康效益之间的权衡,可以部分表征公众对清洁空气的支付意愿。张教授的研究通过分析大规模的空气污染数据、口罩消费数据,和电影票房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识别空气污染与居民防护支出以及户外消费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估算空气污染的经济损失,定量评估清洁空气价值。

环境数据的可控性

虚假、低效的环境数据可能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污染防护选择和身心健康。张教授的研究基于2000年之后的空气污染政府公开数据,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开发了两套识别数据造假的方法,发现大约有半数的城市存在空气质量数据造假的现象。以此出发,张教授的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数据造假的程度,并将数据造假与地方官员的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探讨了数据造假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气候治理的效率与公平

气候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经济的总量、结构和效率决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气候变化反过来给地区经济带来巨大风险。张教授从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出发,通过预测温室气体排放量、估计气候风险、评价气候政策的经济有效性等研究,为气候治理模式与工具的优化提供学术支持。例如,张教授通过详细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发现采取积极的减排和适应行动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再如,针对区域碳市场试点的研究揭示了碳定价工具可以在不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低碳创新。此外,张教授的研究还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公平性问题。

自然资源的最优管理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充分结合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厘清经济开发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双向动态关系。张教授的研究重视利用微观个体的经济活动来推导自然资源的状态,并关注微观个体对自然资源管理策略作出的行为调整。例如,以渔业管理为应用场景,张教授的研究提出通过观测商业捕捞活动来推断与其耦合的渔业资源变量(如内在增长率、最大可持续产量),这为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的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另外,张教授还注重从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政策评估研究。


绿色金融与低碳投资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更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张教授的研究十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投融资决策间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通过量化的企业环境信息,评估各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与风险,以及这种效益与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低碳指数,为碳中和背景下的低碳投资与绿色融资提供标的筛选依据。


在研/完成课题

更多详细信息可见张教授个人网站junjiezhang.org(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


研究团队

张俊杰教授指导着一支由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气候科学等多领域博士生、研究生组成的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昆山杜克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其中包含全职研究人员三名,博士研究生在读三名,以及研究生在读若干。除此之外,张俊杰教授还在昆山杜克大学召集了一支对中国低碳转型具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团队,着重对中国的碳中和技术与区域路径进行探索性研究。


王维捷

博士后研究员

王维捷于2017年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地球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科学,研究内容为非洲沙尘。2012-2013期间,她就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使用卫星数据研究气候变化。目前,她在张俊杰教授团队主要进行卫星、再分析和气候模型数据分析,研究大气污染、污染影响人群、局地气温降水变化以及污染排放和当地经济关联。此外,她还承担部分本科生的科研指导工作。



刘冬惠 

研究项目协调员

刘冬惠于2017年从南京大学获得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目前在张俊杰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环境政策领域相关研究,重点关注气候治理、能源转型、生态保护金融与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等话题。此外,刘冬惠还承担团队主要研究课题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陈星辰 

研究助理

陈星辰于2021年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农业与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目前,他在张俊杰教授团队主要进行绿色金融、企业环境责任等话题的研究。



成员发展

学术研究深造方向

示例学生---王振轩

王振轩在武汉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后,于2017年春季加入张俊杰教授研究团队,主要开展污染暴露与防护行为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通过积累相关研究经验,王振轩于2018年秋季顺利申请到美国杜克大学的环境政策博士项目机会。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居民对污染信息的行为反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以及净零排放目标的政策设计和成本评估。

咨询智库就业方向

示例学生---谢晓琳

谢晓琳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后就读iMEP项目,作为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研究生加入张俊杰教授研究团队从事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环境效益评估模型研究,于2019年顺利毕业;现在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


张俊杰博士在iMEP教授的课程



1

ENVIRON 805K: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环境经济学

本课程全面介绍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分析环境问题并识别政策解决方案引入经济学分析工具。课程的第一部分建立环境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重点讨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第二部分介绍费用效益分析等环境政策决策工具,侧重于环境价值评估,尤其是显示偏好法和叙述偏好法的应用。第三部分讨论环境监管,内容包括命令控制型管理、基于市场的政策手段、以及行为干预等。本课程也将讨论环境经济学方法在现实世界面临的挑战,比如时间和空间、风险和不确定性、守法和执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环境挑战和政策解决方案开展批判性思考。

2

ENVIRON 561K:Chinese Environmental Policy

中国环境政策

本课程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环境和能源政策的最新进展。 我们将分析中国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成因与后果;我们将研究中国的环境和能源治理,包括环境保护、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我们也将讨论中国应对新兴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政策措施,包括本国和全球的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根据每次课程的主题,选择学术、政策、媒体领域的相关文章,分析这些文章的内容,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介绍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在课堂带领学生讨论文章的价值与缺陷。





张俊杰博士学术文章发表



向上滑动阅览

期刊杂志

Karplus, V. J., J. Zhang, and J. Zhao (2020). “Navigating and Evaluating the Labyrinth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hin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In Press.

Ghanem, D., S. Shen, and J. Zhang (2020). “A Censored Maximum Likelihood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Manipulation in China’s Air Pollution Data”.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 7(5): pp.965-1003. [Download]

Morris, S. D. and J. Zhang (2019). “Validating China’s Output Data Using Satellite Observations.” Macroeconomic Dynamics 23.8. pp.3327-3354. [Download] [Appendix]

Zhang, J. and Q. Mu (2018). "Air pollution and defensive expenditures: Evidence from particulate-filtering facemask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92: 517-536. [Download]

o Media coverag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UCSD News, Modern Express

Cui, J., J. Zhang, and Y. Zheng (2018). “Carbon Pricing Induces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Regional Carbon Market Pilots”.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108, pp. 453–57. [Download]

Long, Y, J. Wang, K. Wu, and J. Zhang (2018) "Population Exposure to Ambient PM2.5 at the Subdistrict Level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5, no. 12. [Download]

o Media coverage: Oriental Outlook, Phoenix Weekly

Li, J. and J. Zhang (2018). “Regional Cooperation on Carbon Markets in East Asia”.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35.2: 153-179. [Download]

Zhang, P., O. Deschenes, K. Meng, and J. Zhang (2018). "Temperature Effects on Productivity and Factor Re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a Half Milli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Pla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88: 1–17. [NBER WP] [Download]

o Media coverage: Science Daily, EurekAlert, Noozhawk, Futurity, Santa Barbara Edhat

Yang, Y., J. Zhang, and C. Wang (2018). "Forecasting China's Carbon Intensity: Is China on Track to Comply with Its Copenhagen Commitment?" Energy Journal, 39(2): 63-86. [Download] [Online Appendix]

Zhang, J., Z. Wang, and X. Du (2017). "Lessons learned from China's regional carbon market pilots." Economics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6(2): 1-20. (Invited Submission) [Download]

Zhang, P., J. Zhang, and M. Chen (2017). "Economic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other climate variabl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83:8–31. [Download]

o Media coverage: China Daily, The Nation

Wang, C., Y. Yang, and J. Zhang (2015). "China's sectoral strategies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mitigation." Climate Policy, 15(S1): S60-S80. (Invited Submission) [Download]

Zhang, J., and C. Wang (2014). "China’s hydrofluorocarbon challenge." Nature Climate Change, 4: 943-945. [Download] [Online Appendix]

Ghanem, D., and J. Zhang (2014). "'Effortless perfection:' Do Chinese cities manipulate air pollution dat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68(2): 203-225. [Download] [Online Appendix]

o Media coverage: CNPolitics.org, CENET, Sina.com

Bi, J., O. R. Young, R. Costanza, L. Liu, R. Kasperson, Y. Qi, D. Guttman, K. Jiang, D. Mazmanian, S. Zhang, J. Zhang, G. Osherenko, R. Percival, B. Zhang, H. Wang, P. He, and M. Liu (2014). "Same dream, different beds: Can America and China take effective steps to solve the climate problem?"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4:2-4. [Download]

Liu, A., and J. Zhang (2013).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The B.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Contributions), 13(2): 733-759. [Download]

Zhang, J. (2013). "The incentives for China's climate actions." International Affairs Forum, 4(1): 1-5. [Download]

Zhang, J., J. Fleming, and R. Goericke (2012). "Fishermen's perspectives on climate variability." Marine Policy, 36(2):466-472. [Download]

Zhang, J. and M. D. Smith (2011). "Estimation of a generalized fishery model: A two-stage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3(2):690-699. [Download]

Zhang, J., and C. Wang (2011). "Co-benefits and additionality of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62(2):140-154. [Download]

Zhang, J., and M. D. Smith (2011). "Heterogeneous response to marine reserve formation: A sorting model approach."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49(3):311-325. [Download]

o Selected for evaluation by Faculty of 1000 (F1000)

Li, S., Y. Liu, and J. Zhang (2011). "Lose some, save some: Obesity, automobile demand, and gasoline consump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61(1):52-66. [Download]

o Media coverage: Wall Street Journ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Oil and Gas Journal, The Straight Dope, and Gas 2

Zhang, J. (2011). "Behavioral response to stock abundance in exploiting common-pool resources." The B.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Contributions), 11(1):52. [Download]

Smith, M.D., J. Zhang, and F. C. Coleman (2008). "Econometric modeling of fisheries with complex life histories: Avoiding biological management failur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55(3):265-280. [Download]

Smith, M. D., J. Zhang, and F. C. Coleman (2007). "Structural modeling of marine reserves with Bayesian estimation." Marine Resource Economics, 22(2):121-136. [Download]

o Dr. S.-Y. Hong Award for Outstanding Article

Smith, M. D., J. Zhang, and F. C. Coleman (2006). "Effectiveness of marine reserves for large-scale fisheries management."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63(1): 153-164. [Download]


报告专著

Zhang, J., D. Liu, L. Xue, X. Chen, and H. Wu (2018). "Achieving a Socially Equitable Energy Transition in China". Friedrich-Ebert-Stiftung. [Download]

Huang, Z. and J. Zhang (2018). “Developing Non-Market Approaches through Regional Cooperation Platforms”. In: Stavins, R. N. and R. C. Stowe. Interna- t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Harvard University Belfer Center. [Download]

Auffhammer, M., C.-Y. C. L. Lawell, J. Bushnell, O. Deschenes, and J. Zhang (2016).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Cost-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limate policies," in Bending the Curve: Ten Scalable Solutions for Carbon Neutrality and Climate Stability (V. R. Ramanathan, ed.), vol. 2(1), ch. 4, pp. 1–14, Collabra. [Download]

Zhang, J. (2012). "Deliver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China." Asia Society Policy Report. [Download]

o Media coverage: The Diplomat, CETIN, and Mirror Books


工作论文

Zhang, J. (2014). "Carbon market,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and wind power investment." Working Paper.


中文论文

邹骥,柴麒敏,陈济,傅莎,葛兴安,胡敏,李昂,林丹妮,林殷,刘冬惠,刘俊伶,刘爽,祁悦,王克,王庶,张俊杰.碳市场顶层设计路线图.《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5(3), 217-221,2019

张俊杰. 《“一带一路”投资绿色标尺》. 人民出版社. 2018.

葛察忠、璩爱玉、张俊杰、李红祥、董战峰. 《环境经济研究进展(第11卷)》.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7.

张俊杰, 曾思育, 陈吉宁. 再生水与长距调水的费用—效果比较. 《中国给水排水》 20 (11): 22 - 24, 2005.

张俊杰, 张悦, 陈吉宁, 张天柱. 居民对再生水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给水排水》 19 (6): 96 - 98, 2003.

张俊杰, 陈吉宁, 王希希, 傅涛. 污水再生利用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全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张俊杰, 邹骥, 陈吉宁. 火电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动态基准线的构造及其应用.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吕学都,王文远主编. 气象出版社. 2003.

张俊杰, 邹骥, 陈吉宁. 电力部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减碳成本计算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吕学都,王文远主编. 气象出版社. 2003.

陈吉宁, 邹骥, 王灿, 张俊杰, 王希希, 傅平. 水环境产业的市场化及其政府管理政策. 《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1.

邹骥, 陈吉宁, 张俊杰, 王灿, 艾宁, 齐小凡. 布什政府撤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承诺的原因和影响. 《环境观察与评论》 3 (2): 13 - 19, 2001.






相关往期推文


点击箭头后方色标题复习


环境教授共议中国 2060 碳中和目标与展望

(2020/09/28)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来自杜克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的11位教授就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张俊杰 | iMEP带头大哥的人生上半场

(2018/12/10)

“张俊杰教授本科获得人大环境经济学与清华环境工程的联合学位,在杜克大学获得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张老师走路很快,所到之处,散发着让周围加快节奏的紧凑感。他每天的行程很紧,永远都是在做事,但似乎从来不会疲倦,浑身充满力量感。从无数理论和千百张数据报表中抽离出有趣的经济学内容,是张老师一贯擅长的。他主讲的环境经济学是iMEP项目的必修课,但学生们的热情却绝不仅仅因为必修二字,真正打动学生的是他的幽默与深邃。”

人大学子专访昆山杜克张俊杰教授 | 交叉学科,贯通方法

(2017/04/28)

“4月20日至23日,来自全国各地19所高校的20名优秀大学生齐聚昆山杜克大学参加了由环境政策硕士项目举办的“影响力Max”英语演讲实训。这期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夏侯沁蕊同学对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主任、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

环境经济学顶级期刊JEEM上的热门中国文章

(2020/09/29)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EEM) 是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根据期刊统计,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张俊杰教授有三篇文章进入了最高引用的排行榜,其中第一篇关于口罩消费的研究为中国环境领域下载量最高的文章。”

高考志愿怎么填?读了这篇再决定

(2017/06/08)

“1996年我在浙江省参加高考,那时候理科还是3+2(语数英+物化)。尽管当年高考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还是很幸运地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教育部试点项目,可以同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和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两个学士学位。由于跨校联合培养、文理兼修的缘故,大学5年把人大和清华的各种课程都学了个遍,其中一些基础课还是在北京理工大学上的。记得当时整日骑车穿行在中关村大街上,酷暑严寒风雨无阻,昔日的辛苦现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




— END —




编辑 刘冬惠/王振轩/王翻羽/陈星辰

排版 贾蕙萱


昆山杜克大学

环境政策硕士项目(iMEP)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MEP) 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和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联合设立。iMEP集成了环境管理和公共政策两大核心课程体系,坚持国际化、跨学科、创新型的教育特色,致力于培育面向现实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在昆山杜克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两年学习,学生们将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硕士学位。



长按二维码添加iMEP招生官卢老师进行咨询

iMEP@dukekunshan.edu.cn

电话:+86 0512 3665 7564



推荐阅读

Last Round Calling丨iMEP 2021秋季入学最终轮截止日5月31日!


昆山杜克环境  2021-04-27


环境经济方向介绍(1):Patrick S. Ward教授


昆山杜克环境  2021-03-08


环境治理方向介绍(2)| Fürst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


昆山杜克环境  2021-02-19


环境治理方向介绍 (1) | 高丽娜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


昆山杜克环境  2020-01-29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介绍 | 李彬彬教授和她的B-LAB研究团队


昆山杜克环境  2021-01-08


做梦想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


昆山杜克环境  2019-01-1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昆山杜克环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